擅长临床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2840/知道北京法源寺,是在读了李敖的《北京法源寺》,然后开始向往来到这个古老的寺院,今日终于成行。虽然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法源寺,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前往。主要是路途有些遥远,去一趟需要很多时间。法源寺是一座很大的寺院,而且在北京南城的二环,这里仿佛是红尘中一片清静地,法源寺目前是中国佛学院所在地,寺庙两侧的寮房住的是学僧,让我们这些游人也可以一窥远离红尘的佛门生活。它不仅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交化的重要场所。北京法源寺北京法源寺法源寺之所以不寻常,是因为其历史悠久。法源寺自其初创至今,已有一干三百多年历史。始建于唐朝贞观十九年(公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纪念,但未能如愿。后来唐高宗于上元二年再次颁诏建寺,最终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年)才完成工程,赐名“悯忠寺”。几经波折,辽清宁三年(年)法源寺名字又改为“大悯忠寺”,明朝正统二年(年)又改名为“崇福寺”,最后在满清立国后,朝廷崇戒律,在此设戒坛。清雍正十二年(公元年),将该寺定为律宗寺庙,传授戒法正式改名“法源寺”。北京法源寺北京法源寺法源寺在北京的寺庙里,有它特有的悲枪气氛。建立法源寺的目的就是追念为中国而死的先烈与国殇。法源寺占面积为平方米,位于北京宣武门外西砖胡同,远远望去,并排的三座大门,每座都对开两扇,门顶上是厚重的宫殿式建筑,门与门之间是墙,墙头也同样铺上琉璃瓦。法源寺的建筑结构严谨,采用明清流行的中轴对称格局,采取中轴线对称的格局由南向北依次是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殿、藏经阁共七进六院,布局中规中矩。是北京城内保存下来的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落。年6月25日,法源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法源寺北京法源寺进入山门后豁然开朗,前院很宽敞,法源寺之所以不寻常是因为建筑规模庞大,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法源寺主要建筑中的天王殿,殿内正中供奉着明代制作的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铜像,高1.12米,袒胸露怀,表情喜乐诙谐。天王殿门口坐落两头巨大的铜狮子,据说去寺庙有人用钱擦这些铜像,可以财源滚滚,看看爪子被摸得闪闪发光。立于天王殿东侧有块石碑,一看就是经历了百年岁月洗礼风化,上面记录的是元代仁宗颁发的大白话圣旨,内容是晓谕天下,不能对和尚征收赋税和徭役。因为是千年古刹,寺里的这类古迹也很多。北京法源寺北京法源寺法源寺自古以来就以花木繁盛著称京师,有“香刹”之美誉。大雄宝殿前东侧,有一棵巨大的古槐,根植叶茂,蔽荫了大部分的庭院。天王殿后有一棵高大的白皮松,据考证为元代所植,至少也有七百年历史了。法源寺以花事著名,佛家常用丁香结暗喻自己的心情,花开之时花香浓郁,典雅芬芳沁人心脾。由于中国东部的气候不适宜菩提树生长,法源寺便种植了形似菩提的丁香,这里的丁香号称“香雪海”,极负盛名。丁香花最为著名,这里还有两株几百年的西府海棠,以及藏经阁前的两棵百年银杏一到深秋也会引来游人无数。追溯古代很多赫赫有名的人如纪晓岚、黄景仁、龚自珍,都到过这里并留下过足迹和赞美的诗篇。现代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徐志摩、林徽因的陪同下也到法源寺赏过丁香,三人在法源寺内合影被称为岁寒之友。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tishua.com/ftsjg/12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