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菩提树 > 菩提树价值 > 正文 > 正文

读罗伯特泽塔勒的文字,上一堂关于爱生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2/12 17:08:18
年春节之前,我对罗伯特.泽塔勒一无所知。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一个异常宁静寂寥的夜晚,我看完《庆余年》第46期,看着范闲倒在血泊中,未来如何,有待编剧的更新。又静静地听了一遍李健的《一念一生》,《庆余年》的主题曲:你可见过雪山洁白巍峨却闪耀着金色的诱惑聪明的愚笨的善良的人都是你熟悉的人……在山坡,在悬崖,在巅峰云端在一念之间雪花飞扬看雪花纷纷扬扬那缓慢的旋律,舒缓而沉稳的歌声,丝丝缕缕的叩击着我的灵魂。此时,我读到了《大雪将至》。作者罗伯特.泽塔勒,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做过演员和编剧。40岁时,以处女作《碧内和库尔特》一举成名。《大雪将至》面世后:雄居畅销排行榜;荣获年德国格林美尔斯豪森奖;入围年布克国际奖短名单;全球三十余家权威媒体倾力推荐;一部打动人灵魂的作品;一堂关于爱生命和死亡的实践课。书中的主人公,爱德里亚斯.艾格尔,生于年:他不知生于何时,村长为他指定了生日,年8月15日,一个夏天里的日子;他是私生子,出生三四年后,母亲因病撒手归去;他的童年备受折磨,在姨夫无情的棍棒下,他成了瘸子;长到18岁,独自生活;他数次见证死亡,或与死亡擦肩而过;他有过爱情又失去了;他上过战场又死里逃生;在大山里,他孤独而宁静的迎接死亡。他的一生短暂而漫长,平凡而渺小,厄运磨难如影随形,他不曾怨恨,没有怒火。他只是从容平静地接纳,竭尽所能地活着,坚定地走过自己的人生,留下无怨无悔的足迹。掩上书卷,我仿佛看见空气中群魔乱舞的新肺冠炎病毒,就像那纷纷扬扬的雪花,那后面紧随着死神的影子,那个寒冷的女人。然而回味那字里行间,我分明读到了美好的诗意,菩提树下佛陀的慈悲和安详。放下书,我安然入睡,一夜无梦。醒来已经是年的1月26日,突然惊闻一个噩耗:因乘坐的直升机意外坠毁,球星科比的生命戛然而止。“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一个如此努力、如此热爱生命,又正值人生巅峰的生命,就这么戛然而止!震惊感慨之余,再次捧起《大雪将至》,我想跟随着艾格尔,好好地上一堂关于爱、生命和死亡的课,一堂平凡者的人生实践课。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有一句经典名言:向死而生。那就从死亡这个主题开始吧。看一看,艾格尔是如何面对的,又是怎么做的,而我们又可以从中学到什么?01、死亡常常不期而至小说基本上以艾格尔的一生平铺直叙地展开,轻声细语地娓娓道来,却在开头和结尾设置了两个倒叙。第一个倒叙:直面死亡的恐惧幕布拉开,二月里一个寒冷的早晨,一条厚雪覆盖着的山路上,艾格尔背着病倒的“羊角汉斯”艰难地向山下行走着。他预感到了死亡的来临,但是他仍然尝试作最后的努力,希望把他带到诊所,获得救治。那时,他35岁,独自坚强而默默地生活着。于是,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死神蹲在“羊角汉斯”的脑后,通过他的口,和艾格尔讨论了死亡。“死亡没有孕育任何东西!死亡就是那个寒冷的女人,她想来就来,需要什么就拿走什么!”死神又搞了个恶作剧,离村子不到三百米的距离时,早已病弱不堪的“羊角汉斯”竟然跳下了背椅,返身逃向了大山深处,不知所踪。艾格尔虽然震惊,而且也感受到了死亡那恐惧寒冷的气息,但他还是明白了死神的意思:“没有人能逃过死亡!”不论是科比还是小说故事中范闲,都不能逃过死亡。虽然科比正处于身强力壮的时刻,但是意外会让他看不到美好的未来。即使范闲能重生,他终究将再次面临死亡。我们谁都不能预料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因此,好好生活时,得记着:死亡从来都不曾远离,它一直如影子般紧紧相随。生与死,是形与影。第二个倒叙:死亡前的仪式在小说的结尾,作家又安排了一个倒叙,这一次,他将艾格尔的人生倒回到去世前,离死不满六个月,一个九月初的早上。从不安中醒来的艾格尔,带着被内心的记忆灼烧的冲动,坐上了一辆开往他处的公交车,断断续续地重温了人生的某些片断。离家的迷惘又促使他返回了大山,他的归宿地,他巡视了曾经无数次踏足过的山谷小路。这一次,死神没有露面,因为艾格尔已经明白,死是归宿。“一个回忆在他心里升起来,一个短短的念头,关于过去很久以前的事情,仅仅像是一幅混杂的画面。”这次倒叙,是艾格尔对一生的回顾,也是死神给予的死前仪式,一生一念。每个人的死亡形式各不相同,但总会留下丝丝缕缕的痕迹,或多或少的记忆,或许只有自己知道,或许广为人知,都值得尊重。坦然面对与死神交流除了这些,死神在艾格尔七十九年的人生里,多次露面。每一次,艾格尔都默默地倾听着,有些就留在记忆里。被姨夫康斯托克尔打断腿的那个夜晚,他想象着毫无印象的妈妈,对死亡提出了疑问:妈妈临死前是什么样子呢?阿娜尔死的时候,艾格尔独自一个人,默默的爬上山,找了一个背阴的地方,哭了一场。送葬时,一只狗撞了马车,震开了棺材盖,透过缝隙,艾格尔注意到了阿娜儿的手,他觉得,这是她在和他道别,仅仅对他一个人的道别和祝福。艾格尔的工友格罗勒哈尔,砍伐松树时,失去了他的胳膊,他说,“把我的胳膊埋在森林里吧。也许还能从里面长出一株金丝海棠来。”对于这件事,老马特儿说,“死亡真是太糟糕了”。“还会有一种寒冷,”艾格尔说,“一种可以吞噬人的灵魂的寒冷。”老马特儿则斩钉截铁地下结论,没有灵魂,也没有上帝,“死了就是死了,就结束了。”这一次,死神直接迎面而来,放过了他,却带走了他的妻子玛丽。他的心空了,“雪崩后的那几年是一段空洞而缄默的时光。”在战场上,在俘虏营,以及回家乡后,他见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死亡。在生命的尽头,艾格尔坐在桌子前,听着自己的心跳,当再也没有心跳来的时候,他就撒手放开了一切,然后死了。我们总是与死亡不期而遇,或者是他人的,或者是自己的,总之,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赫尔穆特·默艾达赦尔,与艾格尔在同一个战友,他说,“如果已经在开往地狱的路上,那就应该和魔鬼一起笑着去,”他说,“笑笑又不辛苦,还能让整个事情更容易忍受些。”面对死亡,也是如此。02平凡的一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不由我们掌控,死,也是不可预知。面对不可知的生死,我们总想着去抗争,去掌控。当康茨施托克尔一次次举起辫子,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鞭打艾格尔时,一边向上帝祷告,以执行上帝的旨意的名义,以男人的、一家之主的名义,一边毫不留情地落下鞭子。在那不由自己控制的童年岁月里,艾格尔默默地承受着折磨,没有怨恨,也没有怒火。在被打断腿的夜晚,睡不着的他,看到了月光,“月光是那么的友善、柔软,他在月光下观察自己的脚趾,它们看起来像小块的圆圆的奶酪。”他就像沙漠里的胡杨木,顽强地生长着。他默默地忍耐,默默地等待,直到有一天,他满18岁了,他阻止了康茨施托克尔的鞭打,随后开始了独自的生活。不管什么工作他都接受,并且都能可靠地完成,从不抱怨。他非常强壮,只是有些慢,他想得慢,说话慢,走路也慢,但是他的每一个想法、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脚步都会留下痕迹,而且是精准地留在他认为应该属于它们的地方。他就这样默默地、慢慢地,又是坚定地,一步步走过人生的每一个坎,然后静静地迎接死神的来访。他的生命是如此的平凡,如此的不声不响,如风中的小草毫不起眼,又如松树般顽强挺立。他的腿虽然瘸了,他的人格却从来都是挺立着的。他沉默寡言,然后他细腻敏感地接收大自然的信息,在他那里:他听着悄然飘落的大雪,只有纯粹的寂静;他感受到月光的友善温柔;他捡石头垒地基时,为每块石头起了名字;他为草叶上微小的、微微颤抖的露珠而惊讶;他听得到风的低声吟唱;他一直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为工作而骄傲,为工作而快乐。与此对比的是,自以为掌控一切的康茨施托克尔,从来没有为生活快乐过,甚至想早点脱离死亡也不能如愿。与其说,死神在教导艾格尔领会死;不如说,通过直面死亡的磨练,艾格尔在让我们明白死不可预期,只需冷静地面对。与其说,生活和工作给了艾格尔力量与快乐;不如说艾格尔从生活中发现了快乐,从工作中创造了快乐。未来并不遥远,无需盲目地期待空等,只需静静地做好眼下的事,体会当下的小确幸。03、完美的爱平淡而不纠结在我眼里,艾格尔与玛丽的相遇相爱,称得上是最浪漫的真爱。在金岩羚羊客栈,玛丽的衬衫的一褶轻轻地触到了艾格尔的上臂,这微不可察的一触,竟然在艾格尔的心里留下了甜蜜的痛楚,深深地扎了根;她的微微一笑,就那样伴随了他一生一世。“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正浪漫的爱无需赘言,却直达灵魂。他们又在教堂相遇,他们在山路上共行。他为她,将爱的语言写在大山上,明亮的火把写成了“献给你,玛丽”。真正的爱,其实不需要把“爱”挂在嘴上,只要一颗实诚的心。他为她多干活多挣钱,他有责任,他想要保护她,想要照顾她。他对自己这样说,也按自己说的做。若承诺爱一个人,这个承诺是对自己发出的,是需要自己去做到的,而不是说给别人听的。现实也证明,那些相信对自己说“我会养你一辈子的”、“我会爱你一生一世”的人,往往以失望收场,即使失败了,还没明白爱的真谛。爱人,当爱是动词时,执行者该是说话者。当一个人对自己许下承诺,并立志完成时,这份契约才真的奏效。爱人这个行为里,只跟自己有关。爱,是你自己的事!他不嫌弃她脖子上的伤疤;她也不嫌弃他的瘸腿。真正的爱情,既能看到好的,也能接纳不完美。若有了嫌弃,便如美玉里有了瑕疵,终究失了完美。世上的爱情故事有很多,美好的爱情也很多。艾格尔与玛丽的爱情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不会谈爱情,他们相遇在爱情里,共同奉献了美好。因此,在没有玛丽的日子里,艾格尔既不理会厨娘的挑逗,也没有接纳安娜·霍勒尔的主动,因为他没再遇到爱情。写在最后不管你有多么健康,也不管你有多么长寿,相对于沉默的大自然、寂寥的星空,你的一生都是短暂而微不足道的。既有生,便有死。死亡不可预期,死亡也并不可怕,死亡只是一个自然过程而已。与其反抗命运的残酷,不如积聚自己的力量,顽强地活着;与其抱怨诅咒世界的不公,不如默默地接纳,积极地改善。最后,再重申一遍,美好的爱情不只在童话里,也不只在小说里;它同样存在于现实中,存在于你的心里、眼里、行动里。(说明:所用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tishua.com/ftsjz/12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菩提树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