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菩提树 > 菩提树批发 > 正文 > 正文

菩提莫问出处智慧在于顿悟深度好文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19 18:34:53

《坛经》记载:五祖弘忍召唤门人,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惠能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的禅诗形之有物,只是拘泥于“净“,恰恰因为太执着于”净“,反而远离了真正的”净“。

惠能的禅诗意境深远,看似虚无缥缈,正因为他不拘泥于“净“,反而达到了”净“的境界。

惠能的禅诗更胜一筹,于是成为六祖。

后世也皆以此典故来津津乐道,宣扬六祖慧能的智慧,神秀禅师只不过是个陪衬,难免被人非议“境界不够“,而其诗作也成了失败的案例。暂且不说如果没有神秀的禅诗作引,惠能的诗也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根之木“,也就不可能有他传颂于今的禅诗出现。

只说神秀诗中的境界,普天之下,又有几人能够达到?

慧能之诗虚无飘渺,佛性本来就是清净无物,四大皆空,何必苦苦追寻,自取烦恼。此等境界非我辈所能仰望,反观神秀之诗,更接地气,也是我等尘世之中修身养性的最好指引。

1.身是菩提树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的身体和所在的滚滚红尘就是我们此生修行的道场,无论任何人,都离不开生养我们的大自然,离不开这个人类组成社会。我们的肉身更是承载这一切的基础,也是我们存在的具体表现,如果没有了肉身,一切皆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

我们的头脑,更是赋予了我们想象的翅膀,是承载我们一切记忆,思想的源泉所在。

2.心如明镜台

古代,坐禅之处,多悬明镜,借以返照内心,以助僧人修行。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的盛况,无比庄严的古刹,松柏俨然,暮鼓或晨钟声里,众僧在宽阔的禅堂席地而坐,四周明镜高悬,香烟缭绕,木鱼嘟嘟,经声绕耳。

我们的内心就是我们的镜台,它会照耀出我们内心一切的自私,一切的贪婪,一切的傲慢,一切的冷漠。

我们的心就是一面镜子,我们在人间的一切所作所为,所有的思想动态,都会在镜中展现,根本就无从逃脱。

3.时时勤拂拭

我们在这个繁华的尘世之中,确实有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欲望,时时刻刻干扰着我们的内心,古人云:一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应该时时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看看都有哪些得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坚守住自己内心深处做人的底线。

4.勿使惹尘埃

在自然界,任何物体,如果你不经常打扫,就会落上一层厚厚的尘埃。我们的内心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这个花花世界,所有的贪婪自私等等,都是有毒的尘埃,我们要时时拂拭,不要让它占据玷污了我们的内心。

谄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

坚守自己的初心,坚守内心的那一份真善美,不要被尘世所羁绊所诱导,从而误入歧途,走上不归的邪路。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菩提莫问出处,智慧在于顿悟。如果我们能够达到神秀禅师诗中的境界,也算是功德圆满,不枉此生了。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tishua.com/ftspf/114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菩提树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