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郊寺的牡丹,极乐寺的海棠,天宁寺的芍药,法源寺的丁香。鼎鼎大名的北京四大花事,如今只有法源寺丁香了。
四月小阳春的天气,从菜市口地铁站出来,走在烂缦胡同(原来北京不光有直白的驴市胡同,有唬人的百花深处胡同,还有烂缦胡同这样美的胡同名字),走过湖南会馆,胡同里有晒着太阳闲聊的老人,有自在漫步的鸽子,有花韵丁香的酒店在装修。而
不远处的法源寺丁香静静地开放,幽香阵阵,花香伴随着悠久的历史,扑面而来。
唐初,李世民为哀悼远征高句丽死去的将士,在幽州城内修建悯忠寺。安史之乱时,一度改称顺天寺,平乱后恢复悯忠寺名称。辽时,这里曾经囚禁过北宋皇帝宋钦宗。元初,这里又关过文天祥的同科进士兼好友谢枋。明朝时重修,改名崇福寺。清朝时,乾隆皇帝写了“法海真源”的匾额,自此悯忠寺更名为法源寺。
多年间,悯忠寺的命运足以书写半部中国史,民间有“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的说法。
历史的法源寺与英雄、生死相连,而今的法源寺以丁香闻名。
丁香与佛有着久远的因缘。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大悟成佛,从此菩提树被视为神圣之木,广植于佛教寺院之中。我国西北的甘肃、青海等地不适宜种菩提树,多选用暴马丁香。丁香叶子为心形,正好与佛的“心诚则灵”一致,所以被称为“菩提之树”。此后在北方地区的寺院里也开始广泛种植暴马丁香。明清时,法源寺丁香已经盛名远播。
法源寺的丁香有粉色的、紫色的和白色的,多为四瓣。五瓣丁香代表了幸运,多在白色丁香中能找到。有一年见过一朵七瓣的,惊喜莫名,忍不住告诉每一个遇到的人,希望人人好运。
现在的法源寺为中国佛学院所在地,花香氤氲,梵音悠扬,年轻的佛学院学生传承着佛家文化,也在喧嚣的都市里坚守着一方静心乐园。
法源寺就在菜市口。清朝时的菜市口是刑场,著名的戊戌六君子就是在菜市口被斩首。刑场的旁边是古寺,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生与死最好的过渡,眼前只有那一片香雪海,我佛慈悲,我心悲悯,也许这就是唐太宗修建悯忠寺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