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www.xuexily.com/npxxc/npxyl/m/877.html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上酒席时,贾母让宝钗点戏,宝钗点了一曲《山门》。宝玉不解,宝钗笑道:我告诉你,这一出戏是套北《点绛唇》,那韵律不用说是好了,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极妙,你何曾知道。接着,宝钗念叨:“漫撮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玉听了,欢喜得拍膝摇头,称赏不已。晚间,宝玉怕湘云、黛玉为了些许小事恼了,就施行穿梭外交手腕,进行调停,不料反落了两处数落。回来后闷闷地躺在床上,一言不发。袭人劝他,宝玉道:“什么‘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只有赤条条无牵挂的。”说到这句,不觉泪下。细想这一句意味,不禁大哭起来。先是翻身起来,到案前提笔立占一偈,随之又在偈后填了一阕《寄生草》,此时反觉心无挂碍,上床睡了。第二天,黛玉、宝钗、湘云同看,宝钗念其词为:“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接着,黛玉笑问宝玉:“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黛玉又道:“你道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来,还未尽善。我还续两句云:无立足境,方是干净’。”宝钗道:“实在这方彻悟。当日南宗六祖慧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作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诸僧各出一偈…”我国禅宗,从初祖达摩传慧可,慧可传僧粲,僧粲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已历五世。当年弘忍欲求法嗣,让诸僧自取本性般若,各作偈语,以验悟性高下,付传衣钵。当时,上座神秀在半夜三更,于南廊下中间壁上秉烛题成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当时,慧能在碓房舂米,听童子唱诵此偈,就烦请童子带到南廊下,也作一偈。因为慧能不识字,就请人在南廊西间壁题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弘忍以后,禅宗分为南北两宗。北宗的领头人物是神秀,主张渐悟,流行于北方一带;南宗以慧能为代表,主张顿悟,流行在南方一带。后来多数学者认为,南宗直指心性,见性成佛,提倡单刀直入的顿悟,颇得禅宗真髓,所以势力扩大,终至成为禅宗的主流而北宗则神秀以后,渐趋衰微。以上宝玉作偈参禅,倒颇有点顿悟的味道。慧能所倡顿悟,从强调一切佛法都在自心,也就是真如本性之中出发,为后世学者开辟了一条自心顿悟,见性成佛的简便快速的途径,所以一时闻者风从。慧能所说的佛,是众生对于自我原已具有的清净本心,即佛的高级智慧作内在开拓和体验的结果,同时也正因为这种开掘和体验,又显现了本性能包容万法,成就清净法身,亦即对宇宙万物的最高精神实体契证的一面。由此,慧能有这样的说教:“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在商品社会里,从迷和悟的角度看,整天里因沉湎于灯红酒绿,倚红偎翠,或经不住其他种种物质诱惑而终至损人利己,走上犯罪道路的少数青年,不正是被迷妄遮蔽了本来的清净本性?本性一经遮蔽,即便利令智昏,什么智慧的明也没有了。由此使人悟出,凡人和佛,本就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由于悟和迷的遮隔,方才毫厘千里,成就烦恼此岸和清凉彼岸,一者入于地狱,一者入于天堂。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tishua.com/ftspf/12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