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很多僧人一辈子参禅修道,却不得要领。也有一些僧人因为一次偶遇,忽然就悟道。比如一位宋僧去瞻仰一位国师的圣迹,他无意间走到一个杂草丛生的禅院,恍惚间拾起一块瓦片掷到篁竹上,忽闻泠泠有声,顿感清凉,终于彻悟。下面这首诗也是如此,小和尚敲木鱼而悟道,写了一首禅诗,不仅有趣而且禅意悠远。
木鱼元来无肚肠,声声唤我出镬汤。
佛法元来无多子,王婆头上戴丁香。
如琳是宋代高僧如璧禅师的侍僧,从小跟着大师,虽然在寺院里的地位很低,但大师却把他当他自己的孩子一样,有时嘘寒问暖,有时也严格要求。如琳慢慢长大,也逐渐懂得这种父爱般的关怀,也在不断地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像大师那样受人尊敬。
?
小和尚也曾经问过大师,如何才能修行到您这样的境界?大师却总是笑而不答,弄得小和尚摸不着头老。于是他也学乖了,下次碰到大师再也不问这些问题,但心里却憋着一股劲,我一定要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就这样,小和尚每天依然在大师那里跑前跑后,等到闲下来就敲木鱼、数念珠,参禅打坐,同时也暗地里向其他师兄虚心学习。终于有一天他敲着木鱼,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为啥它要做成这个形状?
发现问题其实比解决问题还要伟大,因为有了目标,才不会迷茫,也才能有努力的方向。小和尚也无心念经了,更加寝食不安,一直苦苦地思考着这个问题。就是这样钻研小和尚终于开悟,好像作茧自缚,然后破壳而出。
小和尚终于知道,木鱼肚子是空的,才能发生共鸣;当自己也抛空了各种杂念,才能接受禅意的世界。他兴奋地高呼,“木鱼元来无肚肠,声声唤我出镬汤。”镬汤,是佛语所说的十八地狱之一,用以烹罪人,也比喻水深火热的处境。小和尚的意思是说,我终于脱离困境了!“佛法元来无多子,王婆头上戴丁香”,这两句是说,佛法唯一,大千世界均为一佛所化,万物平等,无有高下。释迎牟尼曾在菩提树下坐禅,并觉悟成佛,创立了佛教。而佛教弟子有时也选择丁香花代替菩提树,王婆则代表那些善男信女,她头带丁香,也就是对佛法的尊重和信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