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比较
孩子开始学琴,你做好准备了吗?
帮助孩子克服练琴中的节拍节奏困难
钢琴教师应该具备的40条优点
即兴伴奏老师总结的29条金句
市场不规范,小保姆也敢教钢琴
做好这12条,钢琴十级Soeasy!
郎爸培养郎朗的“十条心法”
90%的琴童都做不好这三点
钢琴回课八大注意
弹好跑句的十点体会
不宜学音乐的十种人
俄罗斯钢琴教学的几点启示
幼儿钢琴教学八大禁忌
导读:舒伯特和舒曼都是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富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他们的艺术歌曲更是他们音乐创作中的经典之作。他们虽然生活在同一时代,但是由于经历的政治变动、生活环境和人生观的不同,使得二者的创作特点、音乐风格既有异同也有继承的关系。文章从歌曲的结构形式、歌曲的旋律与和声织体、歌曲的钢琴伴奏、对诗词和音乐关系的处理四个方面,来谈二人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
舒伯特和舒曼是生活在同一时代却有着不同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的音乐家,他们也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而富有影响力的作曲家。其中,两人的艺术歌曲更是他们的经典之作。从他们的生平比较来看,舒伯特是出生于较为贫寒的音乐世家,从小耳边流动的旋律音符,就是他音乐启蒙开始的基础;舒曼是家境殷实,在实现父愿学习法律之后才开始专注音乐。舒伯特所处的生活大背景是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的低谷,封建势力复辟的阶段。而舒曼是处在新革命、新思想不断涌现的阶段,这时期是个人主观情感抒发、浪漫情怀涌现的时代,同时也是文学和艺术充分展现的年代。舒伯特和舒曼也正是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舒伯特是处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相汇合的特殊时期,因此,他在创作上也具有这种两重性。他的音乐在和声色彩和情感表现上是浪漫派的,却还保留着古典时期的严谨和安详。舒曼与舒伯特音乐相比较,却全部是浪漫主义的情感展现。他的作品中已经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骚动与不安。在他们的艺术歌曲中,对文学诗歌的热爱都是情有独钟的,对音乐中诗词和音乐的结合都同样有着极强的驾驭能力。那么,二者之间的艺术歌曲的结构如何?各自艺术歌曲的风格、情感内涵以及对文学和音乐关系的态度是怎样的?笔者对此作个比较了解。
19世纪音乐形式变幻多端,其中文学和音乐的关系的改变对音乐的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从文字的纯音乐处理到对音乐的文学处理之间的缓慢的改变过程,是在歌剧、清唱剧和康塔塔中发生的。”①在这个缓慢过程中,曲调轻松短小精悍的艺术歌曲,也逐渐成长起来,在浪漫主义时期达到繁荣。这一体裁在舒伯特笔下进一步完善,又继续在舒曼等人那里得到发展。当然,这其中也是包含了多重因素才得以形成的结果。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从舒伯特起,艺术歌曲从此在世界乐坛中具有了重要的地位。但是“把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看作是一个新产生的现象是错误的”②。它并不是一种新的音乐形式,但是它抛弃了旧有的美学原理,将每首歌曲作为独立的个体来进行斟酌和创作,给予了艺术歌曲广泛的发展空间。而舒伯特就是认识到了诗人和音乐家的新的关系,舒曼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也是很好地运用了诗词和音乐的融合。
01
歌曲的结构形式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形式上,主要还是建立在德国民歌的基础上。根据诗歌的结构,主要采用了两大类型的基本形式:分节歌和通体歌。有时,这两种方法是根据诗歌的结构和内容而交替使用。其中在分节歌中又包含了变化的分节歌。他所使用的分节歌有的是采用同一旋律和伴奏的、较为严格的分节歌。这一点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并不典型。例如早期作品《野玫瑰》就属于这种类型。他更多的是采用变化分节歌的形式,其手段就是在分节歌的基础上改变复调性、和声和钢琴织体来适应歌词情绪的词义,使得诗词和音乐的结合更为自然流畅。例如他的《春梦》《小夜曲》等就属于这种类型。舒伯特的通体歌带有戏剧性,其中宣叙调和咏叹调常常是交替使用的。主题的循环反复、清晰可辨的调性布局以及伴奏,使得这些歌曲得到了统一。而舒曼就是舒伯特第一个重要的继承者,他也是多采用分节歌的形式,相比较而言,舒曼不像舒伯特生根于德国民歌中的挖掘,他比舒伯特更为细腻和敏感。客观地说,他只是从民间音乐中偶尔借用了一些自然主义的效果和音调而已。
02
歌曲的旋律与和声织体
在旋律上,舒伯特善于把各种不同情绪变成相应的旋律进行完美的表达。这也突出表明了舒伯特在创作优美旋律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例如《流浪者》充满着甜美和忧郁;《地神》等富有戏剧性,旋律情感丰富。同时始终蕴含着激动和略带忧郁感伤的色调。在《野玫瑰》《菩提树》等作品中,又能感受到民歌的朴实和甜美,成为舒伯特艺术歌曲旋律的一大特色。与之相比较,舒曼的艺术歌曲简洁含蓄,是他的旋律情感特征。他并不那么以旋律为主宰,他的歌曲“旋律更像是诗句的吟诵,乐句结构不规律而多变化,通过音色的细腻的变化,来表述激情或者是衬托意境”③。从以上来看,如果说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形象性与内心的结合,那么舒曼的歌曲就更注重内心的情感状态,其心理刻画是更为深刻的。
在和声上,舒伯特对此是非常敏感的,他的调性色彩的变幻非常具有个性。例如从小调转大调是他常用的手法,从主调向降调行进,中音或下中音是他惯用的和声关系。利用主调的长时间保持,进行远关系或者是复杂的转调,以此来烘托戏剧性的歌词。这一点在他的作品《思乡》中就能够听到。另外,在自然音节的范围内,精巧的运用变化音也是舒伯特的另一个特点。例如《海滨》等作品。由此可以看出,舒伯特音乐中的和声是多变而丰富的。而舒曼的和声手法较为偏爱复杂的节奏型。他的和声语言变化多端,并且具有独创性,富有特点的半音经过音以及和弦外的非正规解决,在他的爱情歌曲中也是常见到的。
03
歌曲的钢琴伴奏
在歌曲的钢琴伴奏上,二者的手法更为精彩。舒伯特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是将钢琴伴奏提高到了与声乐同等重要的地位。其特点也是匠心独运。钢琴伴奏音型从歌词的形象中生化而成,丰富了歌词的想象,弥补了歌词方面的不足,使之具有了浓厚的描绘性。这类音型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用以渲染歌曲的意境,并且与声乐部分融合成整体。而在舒曼的笔下,这种探索得到了继承和继续的发展,使得钢琴伴奏部分在与人声的结合上更为多彩多姿。在他的作品中,钢琴伴奏不是单纯的伴奏和背景陪衬的作用了,钢琴伴奏和人声,在相互交替推动旋律的同时,各自又赋有了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旋律歌唱性。因此,歌曲所体现出的诗意是人声和伴奏所共同创造的。而且他视钢琴伴奏在歌曲中的地位,更重于舒伯特。例如积极调动钢琴的前奏和后奏的作用,很好地分配钢琴前奏、后奏和插段的布局,并使之相互呼应接替。尤其是钢琴后奏部分,不仅是歌曲中情感高潮的抒发,同时也是整个乐曲的中枢。例如他的作品《诗人之恋》终曲中的后奏部分,将诗人无法表达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作品《女人的爱情和生活》中的第8首中的后奏部分,不仅渲染了气氛,也使得整个套曲情感连贯、首尾呼应,在套曲中又起到了从一首歌过渡到另一首歌的作用。如果说舒伯特提高了钢琴伴奏的地位,赋予了钢琴伴奏新颖的活力,那么到了舒曼这里,他使之更为丰富、灵巧而精彩,同时也更加复杂化了。
04
对诗词和音乐关系的处理
舒伯特对诗歌非常敏感,对诗词内容的选择也非常的广泛,都符合音乐韵律处理的理想。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我的作品之所以存在,是由于我对音乐的理解和我的苦难。”④他对不同题材的词句会仔细地琢磨,经过处理也会使之声情并茂。例如在当时,席勒的诗歌却一直被人认为“不可能用来作曲的”,⑤但他克服了诗中哲学的修辞障碍,形成了人声与钢琴伴奏美妙的结合。舒伯特对文学并不是绝对的依靠,对他来说,“诗”不过是对他自己创作活动的一种诱因而已。舒曼的文学趣味是在阅读歌德、让?保尔和拜伦的著作中发展起来的。在他的歌曲中,诗歌和音乐的密切配合,是舒曼歌曲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他比舒伯特更注意歌词的文学水平。舒曼由于对于文学的迷恋和研究,逐渐使他对诗词具备了更深层次的洞察和运用能力,使诗词和音乐的结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更加自然贴切。其实,这种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不仅在歌曲上表现出来,在他的音乐评论当中就可窥视一斑。例如音乐家勃拉姆斯、肖邦、格林卡和柏辽兹等人,都是通过舒曼的笔墨,被欧洲乐坛所瞩目。这正是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舒曼的文学写作水平,在音乐评论的运用上同样也有着深厚的功底和驾驭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从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比较上可以看出,二者既有异同,也有继承的关系。异同,是因为虽是生活在同一时代,但是由于经历的政治变动、生活环境和人生观的不同,导致了情感内涵风格上的差异。政治前途上的渺茫、无奈和生活的窘迫,是舒伯特压抑痛苦的最根本原因。他对“人们在一片黑暗中撞来撞去,一路寻找目标。但是,一切都是徒劳的,总是找不到真理”⑥。感到痛心,甚至“有时觉得自己不再属于这个世界……难道我连地面上的一席之地都不该有吗?”⑦他只好“尽量借助我的想象力(感谢上帝赋予了我想象力)来美化悲惨的现实……幸福只存在我们的心灵中”⑧。舒伯特的音乐就是在这样的心境和思绪下形成的。而生活对舒曼来说,就是热情和梦幻的。这种“梦幻”和浪漫主义激情融合在一起,转化为多愁善感的情绪。这一特征突出地表现在他创作中的主观性和文学性上。例如他想象中的“大卫同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佛洛雷斯和埃塞比乌斯,代表着他的二重性格,即:“热烈”和“富有诗意的”。对此舒曼认为:“为了表达由不同的艺术人生观出发的不同意见,作者觉得宜于虚构一些带有相反的艺术气质的人物,……‘大卫同盟’像一根红线般贯穿着整个报纸,他把‘WahrheitundDichtung’(现实与诗意)奇妙地结合起来。”⑨说到两者的继承关系,少年的舒曼的音乐偶像首先是舒伯特。他把舒伯特认作是“心目中唯一的音乐家”。⑩因为有了这样的前提,所以艺术歌曲在舒曼手里又得到了延续和发展。舒曼的歌曲主题多是围绕着“爱情”的路线进行展开的,因此,感情的变化更加细致、复杂,但也缺乏舒伯特所具有的自然、宏伟和强大的力量。尽管如此,我们也看到,是他们最后使得艺术歌曲根植于变幻的浪漫主义时代。也正是他们的努力,使得艺术歌曲――这美妙的歌声在其政治艺术风云变幻、艺术多样分化的时代上空中飘荡,这浪漫中的歌声,也是青春本身的留驻。
免费申请乐谱群与音乐资料群
扫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tishua.com/ftspf/8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