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菩提树 > 菩提树修剪 > 正文 > 正文

花城头条诗人于坚,老问题记叙文分分行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9/1 12:03:38
社群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m.jpm.cn/article-122749-1.html

年3月,《花城》头条诗人是于坚。《花城》以“版纳两章”为题,发表了于坚《澜沧江》和《鱼》两首诗。《花城》上一期的头条诗人是韩东,但他的一首诗在去年就发表在《诗刊》了,属于一稿多发?

图片来源于中国诗歌网

于坚是老诗人了,而且不像一般的“著名诗人”那么高调。于坚的这两首诗,依然坚持着他的风格,那就是“朴实”的记叙加分行。这样的“朴实”,用另一个词来说,那就是“平淡”了。

图片来源于中国诗歌网

下面这是“两章”中,第二首《鱼》的节选(这首诗挺长,不过看到开头就够了)。正如这首诗题记里说的那样,是小住几日之后所写。虽然说“小住有感”,但诗中并没有“感”,就是纯粹的记叙。

图片来源于中国诗歌网

于坚的诗,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因此,写这篇文章,是有着一定风险的,有被人称为“诗歌门外汉”的风险。但是无论怎么读怎么看,这首诗就是记叙文加分行而已。

把诗写成这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样的诗之所以出现,也是为了反对朦胧诗的朦胧。因此,这样的诗,写得极为直白,直白得就像白话。这样的诗不仅直白,而且还不承载太多别的东西,什么传统啊、寓意啊、主张啊等等,都没有。

于坚(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能明白于坚的诗为啥是这样了,也似乎明白这样的诗为啥总会被人认可,不仅能发表,还能成为头条诗人,甚至获奖。但无论怎么说,这样的诗,读来就是记叙文加分行。

这里冒着大不韪的风险,问一个问题,这能叫诗吗?有人会轻蔑一笑:问这样的问题还好意思写诗歌方面的文章?但没有办法,我还是要问这个问题。如果有人觉得这不仅是诗,还是好诗,最好能说说原因。

于坚(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进一步看看于坚这些诗有没有更多信息,特地搜了搜《花城》。不过《花城》仅给出了简介,并没有给出太多的内容。可是,在《花城》的简介里,于坚的这组诗却叫“版纳三章”。

图片来源于《花城》

难道《花城》发表的是于坚的三首诗,而中国诗歌网头条诗人却仅取了其中的两首?那还有一首诗是啥?或者,这是一个错误?不知是《花城》的错,还是中国诗歌网的错?

图片来源于《花城》

《花城》在介绍于坚的诗时,用的“繁缛、艰涩的诗句”,这样的介绍,与于坚的诗好像有些不搭调。虽然于坚的诗句确实每句都不短,甚至还有点啰嗦,合在一起有些“厚重感”,但就诗句本身来说,感觉并不“繁缛”和“艰涩”。

于坚这首《鱼》算不上“烂诗”,比它更烂的诗多的是。但这样的诗,便具有了更大的危害性,或者是迷惑性:那就是让诗歌走上了这条路,而且还让人们以为这才是诗歌该走的路。

于坚(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不妨试试,把于坚这首诗不分行,然后再把该用的标点符号用上,是不是就是一篇记叙文?而且,这篇记叙文因为没有感情,干巴巴的,还算不好的记叙文。诗歌啥时候沦落到这个地步了?

西双版纳有一家客栈,开在勐仑镇,罗梭江边,入夜一只豹子叼着月亮穿越客房,古老的脚步声像是落叶在行走,老板姓玉,她姐姐叫波,菩提树种在家门口,河水总是红得像血,雨后就涨起来。两栋楼,一家子住在左边,客房在右,中世纪的格局。当我们拎包入住,仿佛是大喜过望的骑士,凤尾竹林后面,常常有裙子在动。黎明,当公鸡叫夏天起床,喃香甩妹妹就骑着蓝色的摩托车来了,为每个房间洒上阳光。入夜,她去屋顶布置星星。杧果金黄,杧果旁边的塔同样金黄。灿烂骄阳下,蝴蝶在勾引花朵之心。一头牛即将分娩,响尾蛇发誓为之转世,母亲在为第六十个夏天摇着纺车,父亲为她劈柴,脊背酷爱着太阳……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tishua.com/ftsxj/120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菩提树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