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菩提树 > 菩提树修剪 > 正文 > 正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何意下半句是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4/22 13:15:40
刘军连现在哪里就诊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ueqo0jd/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时期,是古代佛教发展繁荣的时期之一,不仅仅如杜牧《江南春》中写的,南朝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寺庙,同时,南朝也留下了许多重要的佛学思想,例如,梁武帝时期,达摩来到了南朝的建业,写下了《易筋经》与《洗髓经》,并且创立了禅宗,他便是古代禅宗的祖师,故后世称其为达摩祖师。

达摩于嵩山少林,将衣钵传给了弟子惠可,惠可又传衣钵给了僧璨、僧璨传衣钵给了道信、道信则传衣钵给了弘忍,到了弘忍为第五祖,弘忍有两大得意弟子,分别是神秀与慧能,神秀与慧能在禅宗的理念上,存在不同的见解,于是神秀创立了“北宗禅”,对应的,慧能为“南宗禅”,史称“南能北秀”

由于禅宗的第五祖弘忍是将衣钵传给了慧能,因此,世人称慧能为——“六祖慧能”

五祖弘忍曾让神秀与慧能,分别对写一首偈,神秀则写《无相偈》,慧能则写《菩提偈》。

《无相偈》中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里所说的菩提,指的是菩提树,神秀认为,人心如同明镜一样,是需要时常掸拭,这样才能确保没有尘埃的污染。

可见,神秀强调是用实际的行动,用禅定、修行等方式来顿悟佛法,是由外向内求的。

而慧能则提出了相反的解读,他写出《菩提偈》进行反驳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认为,菩提树不在菩提树本身,而是代表着智慧,而且明镜也非现实中的镜子可以比拟的,而是内心的明净,只要内心本就空无一物,便是一尘不染,又何来惹尘埃的说法。

可见,相对于神秀,慧能更加强调的是悟性,是个人的顿悟,是“见性成佛”,是悟空,是从内求的。

除此之外,慧能还补充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通过“佛性常清净”、“明镜本清净”、“本来无一物”三个层面,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理念。认为内心佛性清净了,就自然没有尘埃,认为内心清净了,就自然不会染尘埃,既所谓的“一尘不染,四大皆空”,认为本来就是“空”,更何来惹尘埃之谈。慧能的解释,已经达到了“悟空”的境界。

以上,便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他的下半句有两个,分别是: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与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最广为人知。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慧能更加强调自身的顿悟,自身的悟性。而神秀更强调的是修行、禅定。这两种说法各有千秋,你更认同哪一个呢?欢迎评论交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tishua.com/ftsxj/126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菩提树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