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菩提树 > 菩提树修剪 > 正文 > 正文

哪有顿悟,不过是观察力学习方法营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7/14 13:10:20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www.pfzhiliao.com/
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神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神秀的那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而惠能的这一首,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也即主观唯心主义对客观唯心主义的彻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其实,我对南北宗的观点是不一样的,惠能的顿悟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经历之上。惠能三岁时,父亲因病早逝,留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靠卖柴维持生计,生活非常艰难困苦。惠能24岁那年,才去在五祖座下学习,此前的饱受生活磨难的经历给了他顿悟的基础,所以,我认为,六祖所提倡的顿悟并不是空穴风自来,而是有很深的经历体会在其中。把他的这种观点运用在我们的学习中就是“洞察力”。也是学习的观察力,是一种很关键的能力。观察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感知能力,指人在感知活动过程中通过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准确、全面、深入地感知客观事物特征的能力。人类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水平,与观察力的强弱有很大的关系。人们认识事物,都由观察开始,继而开始注意、记忆和思考。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较强的观察力,他的智力很难达到高水平。那么,人们该如何训练观察力呢?人的观察力虽然受先天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主要还在于后天实践中的训练和养成。培养和训练观察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确立观察的目标。一个人在进行感知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那只能算是一般感知,而不能称作观察。只有带着目的和任务进行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从而提高观察力。第二,制订观察计划。观察不是随随便便、漫无条理,就能奏效的。我们必须将观察力指向并集中于要观察的事物,全面系统、有条不紊地进行,才有助于提高观察力。第三,培养敏锐性和好奇心。观察的敏锐性与一个人的兴趣往往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人在观察同一事物时,会因为自己的兴趣而导致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tishua.com/ftsxj/12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菩提树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