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茶友:因为我一直在禅修,我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每个人的妄想太多、思想混乱,其实我们要找的心是清净心。个人认为如果不去实修,用正确的方法来训练它,让它安静下来,很多思想和理论事实是不可能受用的。我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只是这样的宣讲,没有具体的方法去训练去实践,这是不是有问题的?
无境书茶:说方法和训练,要说这个问题就说最源头的事情,也就是佛讲的这几部经书,这几部经书能很好的保存和记录下来是源于他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学生,叫阿难,大家都知道吧。这个阿难,我认为他在问佛陀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成道了,不管你们信不信,我是相信的。为什么我这么说,你们真的读了佛经就会知道,他问的问题是一层接着一层,一环接着一环,脑子非常清晰。
但我们这个时代离过去年太远了,我们有很多方法生出来让大家修行,你不知道这个方法对错,有很多方法让别人学傻了,他会建起一个逻辑,会让你觉得傻是对的:他起于否定头脑,人为什么不清净,是因为人有大脑,把这个大脑灭掉就清净了。但是他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大脑,大脑是我们所有人自带的一个最主要的器官,你不可能把大脑灭掉,我没见过真正把自己大脑灭掉的人,灭掉了你就涅槃啦,你就不存在这个社会了,你就不能活动了,你的所有血夜流动所有器官的运动全凭这个大脑。这是一个逻辑的误区。
还有一个逻辑误区,有些人只拿佛经里的一句话去看待整部佛经,这就很容易产生误区。我接下来说的话可是和我上一句是矛盾的喔,那么就要依义不依语了。
矛盾在哪里呢,佛陀说的每一句话却又说完了。阿难问佛陀的每一个问题,佛陀这一句一个句号已经答完了。但是阿难的每一次发问都是给在座的人问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他成道。佛陀每一次讲法布法都有一个场景,要么在这个帝王家,要么在那个王公贵族家,周围都是有一群人在的。阿难每一次发问都是替别人问的,佛陀其实每次都回答完了。
我们看到那么多的佛经都是阿难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追问出来的,佛陀的每一次回答都有一个当下的场景在。你们真的耐心下来看佛经就能知道当下场景是什么,所以千万不要指定出来一句话,去认为整部佛经在说什么。不是的,这一个片刻已经过去了,到下一个片刻下一个片刻都已经过去了,要结合那个场景来看。
可以这么说,你真的熟读佛经你会发现阿难是一个头脑非常清晰的人,还可以发现佛陀他的逻辑性更强。他逻辑到每一次都预先给阿难挖一个坑,阿难走过去跳进去然后再把这个坑埋上。那不是一个档次的墙。
所以这个世界上静心的法门太多了,这个世界上不缺一种方法,但缺一个方向。你检验自己到底静坐的方向对不对;观的呼吸、修的西方冥想这些对不对,有一个标准就是日常生活中你的思维有没有比以前更加敏捷,并且这种敏捷不黏着。这是一个很好用的一个检验方法。
也就说这一秒我的话讲过去,下一秒我可能忘记了,不过你让我回忆我还能回忆起来。那到底我下一秒是否需要记住前一刻,实际上是不需要的。
所以说修行的人不住嘛,不住就是我的过去永远在过去,是一个片刻一个片刻的活。这个在我们中国,达摩带进禅宗之前我们的净土宗已经非常发达了。那个时期中国成道的人已经很多了,更多的是在孔子之前,孔子必然是个成道者,他只不过是以他自己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孔子之前满大街都是成道人。那个时侯是以道治国。
书茶友:老师,那个时期是指什么时候?
无境书茶:上古时期。那时的很多著作《山海经》、《神农本草》,那个时期都是成道的人。到了孔子时期是以德治国了,各国开始分争。曾经这些人已经不断的涌现出来了。那时没有一个人讲一个方法,为什么,因为明理更重要。当你把这个道理彻底吃透了,明白了,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是你的方法。
为什么我一定盘腿打坐坐在莲花座上才是方法,为什么?现在好多人盘腿打坐那不是在练心,那是在练腿呀,其实从来没有过一个片刻安静下来,满脑子几亿个妄念已经飞出去了,自己还不知道,有可能在那想想想,想了3个多小时了,忽然想起来:“奥,我忘记观呼吸了。”这不很现实吗,你们去做了就知道了。
之前有人问我,释迦摩尼的像为什么都是盘腿坐着呢,我知道他要问什么,他根本不是想问为什么,他是想模仿释迦摩尼,我干脆告诉他:“因为他神经病。”他只会这么坐着静心,不会躺着静心,走着静心。现在已经有人发明出来了“行禅”。大家应该听说过,就是走路时也保持我的心是专一的、宁静的。这是行禅。
他不会听雨静心。外面在下瓢泼大雨,你全然的热情的忘我的去听这个雨声,你当下就能成道。这转念就是的东西。他不会听课的时候静心,你们都可以把听课当成静心呀,为什么不行?因为心从来没离开过你,哪一刻心离开过你,你哪一刻不可以去修炼他。
所以方法是无数的,有一些大师去总结一些方法,他把方法检出来说,哪个方法是正确的哪个方法是不正确的,这个不对。方法是无数的,就看你怎么去对待这颗心了。你有没有意识到我的心无时无刻都和我在一起,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它。我即使妄念纷飞的时候我也没有离开过它。
现在很多人去灭自己的念头,没见过一个人能够真正灭自己的念头,不可能,你的存在就是个念。你为什么不把自己灭了,就是这个道理吗?我再给大家解释一下,可能有些朋友听不懂行话。什么叫“你的存在就是个念”?我们存在就是想活嘛,对吧。就像我们讲禅医,当人不想活了就会采取一个一个自灭方式,自灭的方式就是让自己的一个严重的疾病,不喜欢现在的生活那么就采取一个自灭的方式。那么想活的话你就会存在这个社会上,那想活是不是一个念嘛?
因为佛陀已经把这话说的非常清楚:空有不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色与空是一个,你怎么去灭它?你去灭它,你就把色和空拆开了,你比佛陀还厉害。
佛陀是求遍了世间的所有法门,发现这些变不究竟。在多年的印度,印度信奉很多神,很多宗教都是形象化的,他因为学习这些,把这些都吃透了,最后他发现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他发现了自己的道路之后,就想涅槃走掉。这个故事大家知道不知道。但这个时候他感动了大梵天王,大梵天王下来对他下跪说:“你不能走。因为还有千千万万在受苦受难的人。”这时佛陀说:“可是我明白的东西没有办法说,也没办法讲,再说了每个人都是成道的人,我有什么可说的呢?”这是他的原话。你们在经典里可以找到,他没有说我涅槃后我去讲各式各样的方法。原因是什么,方法就在你心里。有的人观呼吸他观不出来,练净土宗他走出来了,他适合这个方法。有的人冥想冥想不出来,可是他观呼吸观出来了,因为他适合这个方法。还有很多人他看一朵花就成道了,或者找到自己自信就成道了,还有的打一顿成道了(棒喝),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
奥修有一本书叫《没有水也没有月亮》,很美,这本书开篇以一个尼姑的故事展开的,她为什变成尼姑,她生下来就想寻求生命的真相。但在那个时期的印度是排斥女性的,再加上这个女孩子长得非常漂亮,她到庙里说给人打杂当佣人。可是当她到庙里行不通,和尚对她动心了,所有的庙都把她撵出去,她没办法干脆把自己的脸烧伤了,烧的面目全非。漂不漂亮对她来讲不重要,真理、生命的奥秘对她才重要。这样她去了一家尼姑庵当了尼姑,她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去挑水,从山上下来走很长的路去河里挑水。那个水桶已经破旧不堪了,有一天一个很美的晚上,一轮明月挂在天上,她从河里挑上一桶水,忽然看到月亮映照在桶里,这时一瞬间桶裂开了,水流出来,所有的水没了月亮也没了,她就在那一刻成道了。她在那刻说了一句:“没有水也没有月亮。”她是这样成道的。这是不是一个方法,也是一个方法。
很多人听说这个故事后去模仿她去挑水,没有一个人成道的。就像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很多人模仿他在菩提树下打坐,没有一个人成道的。原因是陷入了方法失掉了本心。你陷入方法时不知道你的心一直和你在一起,你已经坐在方法中了,和你的心走远了。这个话题太长了,今天就先解读到这里。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标题,阅读更多文章
与“病”同在
禅医是中和之道
癌症是逐渐长出来的吗?
在生命科学的层面解读
禅养与中医、西医的根本区别
图片自网络
编辑
境自殊校对
书己轩
加文未管理员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tishua.com/ftsxj/7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