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菩提树 > 菩提树栽培 > 正文 > 正文

糊说反脆弱,无常的礼赠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4/29 12:16:39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www.znlvye.com/
▲在一次暄桐课上,林曦老师与同学一起阅读、分享了三本书,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其中有关《反脆弱》的部分今天推荐一本书,它完整的名字,叫《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来自美国作家塔勒布。书名是直接的。塔勒布用了一整本书,讲这个无常世界里,潜藏于万事万物背后的不确定性,我们都身处其中。而一种能够从不确定,从波动,从无常,从突如其来的事件与考验中,有所受益,获得成长的能力,就是“反脆弱”。林曦老师在一次暄桐课上,与同学一起读了这本书。其中的一些随感与分享,一如既往,易懂也贴切,令我们觉得很受益。所以整理了这篇课堂记录,摘取了一些,作为一个小福利,分享给大家图中的文字摘自《反脆弱》行文整理自林曦老师于暄桐课上的分享小林老师贴满小标签签的《反脆弱》还有她在暄桐线上课上▼林曦:作者在书里的最开始,提出了一个三元结构:脆弱、强韧、反脆弱。这个三元结构大概很容易会在阅读的时候,囫囵地被略过,但实际上,想要读懂这本书,理解这个三元结构,是很关键的。书里说到,当我们试图去想“脆弱”的反义词,往往想到的是强韧、坚固等等。而在这个三元结构里,脆弱的反面,不是强韧,而是反脆弱。“反脆弱”说的是一种在无法预测的、突如其来的变动中,依然能获得成长、获得好处的能力。其实也就是在说,那些拥有生机的,能够适应变化,且也喜欢变化的东西,是反脆弱的。那么“强韧”是什么呢?强韧的东西好比是机械体,对外界的变动,其实没有反应。好比相对于人的生命,一块石头、一块木头是强韧的,因为外界出现什么样的波动,它们都几乎是稳定的,既不会为之伤害,也不会因而有所成长。环境的波动对强韧的东西没有影响,但具有反脆弱性的事物,跟外界一直处在一种互动的状态里。这也是作者所说的,生命体与机械体的差别。这个三元结构非常有意义,不管是从佛家还是道家的哲学思想中,其实都能够找到与之对应的结构。比如代表大乘空性智慧的“空观、假观、中观”,也是一个典型的三元结构。三元结构的思维模型,是用来对治二元对立的法宝。什么是二元对立呢?好比是非黑白,对错好坏,都变成了完全的两极,没有消解转化的余地和可能。二元对立是在我们的思维里,在小我的执着里,最容易有的东西。因为小我需要对立,甚至会主动去塑造这样的对立。而智慧是什么呢?智慧是能够消融这样的对立。阴阳太极图上,白鱼里有黑点,黑鱼里有白点,这是太极图上可以令黑与白往对立面转化的空间。如果没有这个点,那么黑跟白永远不可能交融,永远是彻底对立的。有了这个黑点和白点,黑与白才有了相互转化的可能。《中论》里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是名中道义”,这是大乘中观学派最重要的一个偈子。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众因缘生法”,是在说,这世上所有的现象,是因缘和合,有众多条件聚合而成的。但同时,“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我们虽然能看到一个因缘聚合的结果,但当我们去观察那个众多条件聚合相生的过程,会发现,其实是没有独立的个体在其中的,它是空性的。当我们仔细去分析任何一件事情,其实都并非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是名中道义“,既有聚集的现象,又有源头上因缘相聚的空的本质,这两者相加,才等于中道。这个“中道”就像是三元结构里的“反脆弱”,既不是肯定的,也不是否定的,它是基于两者相加以后,所有可能性的总和。林曦:读到书里关于“强韧”的部分,会想到古代一个著名的禅宗公案,出自《五灯会元》的那则“婆子烧庵”——昔有婆子供养一庵主,经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恁么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子举似婆。婆曰:“我二十年只养了一个俗汉!”遂遣出,烧却庵。这是一则读来很有意思,甚至有些惹人笑的故事。说有一位老婆婆,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供养着一位僧人,其间,会令年轻女子给他送去饭食。有一天,婆婆让女子在给僧人送饭食的时候,把他抱住。这其实是婆婆的一次试炼,她想要知道,自己供养了这么多年的僧人,修行如何。女孩儿回来以后,告诉婆婆,他就像枯了的木头,冰冷的石头,无论她如何,他都不为所动。谁知老太太听了很生气,说怎么自己二十多年,只供养得一个俗汉。于是把僧人逐走,烧了这庵。看完以后,会特别想要问婆婆一句,您其实希望这个僧人是什么反应呢?他如果有反应,那是没有定力;如果没有反应,又嫌人家是块木头。但仔细想想,老婆婆是非常有智慧的。其实她既不是希望他有反应,也不是希望他没有反应。因为仅是“有”与“没有”,便是很典型的二元对立的思维角度。“婆子烧庵”为什么能成为禅宗里很重要的公案?正是因为它带给我们的,是超越二元的启发,而它所讲的道理,则是关乎于我们如何去判断自己学习与成长的方向是否无误。如果一颗心完全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反应,成为了一个机械体,那么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学跑偏”了。所以在《反脆弱》提出的三元结构里面,说的是我们要成为反脆弱的,而不是成为强韧的。所有心灵的技艺和心灵的学问,关于它们的学习目标,我们常常会存有一种误解,好像那些更有智慧的人,是不为这个世界所动的,不会哭、不会笑、不会难过、不会狂喜,也不会有任何情绪。很多暄桐的同学就会问我,老师,你不是说不能有情绪吗?不是这样的。没有情绪,人就不是一个真实的人了。情绪是一定会有的,但是不受到情绪绝对的控制,令情绪不能彻底摆布你,拥有主动权,是我们需要升级、需要学习的能力,也是我们要进步的方向,而不是让自己没有情绪。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被称作“有情世界”。我们之所以为人,也正因为我们有情,有感。对于充满生机、能够生长的生命来说,所有外界的触动,带来的都是一种转化和升华的机会。这种转化和升华,可以理解为大乘唯识学所讲的“转识成智”。如果用比较好理解的说法,那么可以说,这些“识”是形成了我们的灵魂,使得我之所以成为“我”的那些认知,所有的世界观、价值观,所有的观念。但这些观念是在完全被动的情况下形成的,我们是完全没有主动权的,那么,我们是从哪一刻开始,拥有了主动权呢?就是在你能够把累积在身体里,令自己产生了情绪,产生了思考的感受,转化为智慧的那一刻,这就叫“转识成智”。本质上讲,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全部。就如书里所提到的“否定法”,受制于现阶段的认识,我们可能描述不出来自己究竟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最起码,我们要知道自己不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要成为像木头、石头一样没有反应的人,而要成为更有生机、更灵动、更轻盈、更有情的生命。林曦:其实学习也是一个不断用否定法,把杂念去掉的过程。但并不是把脏衣服洗干净这样简单,因为衣服本身是干净的,我们要做的,是把脏的部分去掉。人的杂念也是如此,人对小我的妄想执着,其实就像衣服上的污垢。这就是为什么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神秀的角度是说树和台是有的,就像衣服上的脏东西是存在的;而慧能认为,如果直接去看这件衣服的话,也可以说它是没有这些染污的。每一个人的可能性,每一个人的“宿世因缘”是不一样的。但是每个人都有一种可能,就是圆满的可能。好比当我们看到初一的月亮,十五的月亮并不是不在那,而是我们还没有看到,但它会慢慢显现出来。《反脆弱》里面,写到说教皇问米开朗琪罗,他成为天才的奥秘在哪,尤其是他是如何雕刻出大卫雕像的。米开朗琪罗的回答是:他只是剔除了所有不属于大卫的部分。当把杂念去除的时候,余下的,其实就是真心。所以,我们并不是要成为一个新的自己,只是把不是自己的部分去除,让自己的部分真正能够显现生长。林曦:我们要尽可能地建立冗余。书里说到,冗余是非常反脆弱的,在没有特殊情况的时候,冗余看上去是一种浪费,但是在特殊情况发生的时候,就会发现,冗余其实更像是一种投资或是一种储备。古代的很多建筑,因为当时还没有很精确的数学模型,于是建筑师为它们预留了很多冗余,使得这些建筑可以留存到超过我们想象的时间。过于精打细算,过于试图用数学的方式计算出那个所谓刚刚好的量,往往反而是脆弱的。因为这其实是比较功利的方式,没有建立余地,也没有留出一个很大的余量。作者特别提到,说英国的工业革命之前,有很多了不起的发明,都不是来自专业的研究者,而是来自一些非常清闲的牧师或业余的学者。因为痴迷本身就是反脆弱的,不计代价、没有功利心地投入,就会不知不觉为自己建立很多的冗余,于是才有更大的创造上的可能性。所以中国的文人,无论书、画,其实都是业余爱好,都是让自己的生活,在忙碌以外,能够建立冗余,建立储备。这就是一种能量的充裕。苏东坡有过一句,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古人常说要做个闲人。这里的“闲”,我们往往理解为闲情,但其实它说的不是无所事事的闲暇,而是一种有余量的从容,才能在围绕着自己的众多世事里,有所选择,有所承担。“有闲便是主人”,没有空间,没有余量,就什么都享受不了。一直处在一种刚刚好的、非常精打细算的、卡紧的状态里,人是很难有所享受的。为自己留出余地,留有储备,才有足够的能量,从世界巨大的空性里,去转化出无限的可能。林曦:我们的人生,一直努力在不同的领域去长进,归根到底,本质上都是让自己有更多的主动权,有更多的选择权。选择权其实也是要有余量的,首先得有多个选择,否则脚下的路就是你唯一的道路。有一个教室的例子,常常说到,但确实很贴切。教室的同学有时会和我说,老师,我不喜欢这个帖,我觉得这个帖不好。我的答案很简单,如果你喜欢,你就把它写好,如果你不喜欢,你也得把它写好,因为只有写好了,才能有底气来谈不喜欢的事。只有你能把它写好,写与不写,才都是你的选择。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这本书里,作者很强调有选择权、有主动性、有反脆弱的能力。他说他宁可当一个有选择权的愚笨的人,也不要当一个没有选择权的所谓的聪明的人。因为当一个人真正有选择权,有余量,也给自己的人生留出来很大的能量和空间时,其实是不太需要所谓的技巧,不太需要花心眼、使聪明的。不需要,因为实力在那里摆着。如果人总是基于恐惧,基于自己的能力有限而去防范,某种程度上就像墨菲定律,你恐惧的东西,就一定会出现。所以完全可以从正面的角度去想很多事情,让大宇宙从你的心里召唤出来更多正面的、好的可能性。我还记得以前说,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好多人都以为我是在开玩笑,其实不是的。一个人有足够的能力和余量,就真的不太用动脑子了,因为无需算计,不用机巧。林曦:竹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地下生长。等到几年过去,它在地下的根长好了之后,会突然每天长出好长一截。晚上很安静的时候,能听见竹子“哗哗”在拔节生长的声音。我们正处在大加速的时代,做事情确实比较容易着急,会希望所有事情都能马上就看见成果。但同样,如书里所说,凡是反脆弱的东西,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而往往那些揠苗助长、速见成果的事情,其实是脆弱的,不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作者认为,时间是一个对脆弱性最好的过滤和检验的源头,所以传统的、古代的、流承了上千年的文化,其实最是反脆弱的,因为它们已经扛过了无数时间的洗礼和考验。我觉得,这大概就是我们需要跟传统学智慧的原因,个体始终是极度渺小的。与其在焦虑、追问、抓狂上花很多时间与心力,真的不如安静下来,长本事,练功夫。把一切交给时间,会发现,时间真的都会把宝藏都回馈给你。小小的感受读完这一本,第一时间还是会觉得,作者真是直率又可爱呀。有些话说得坦白,便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动听入耳,但用浅白易懂的话去讲明一些珍贵道理,实是很恳切的念念。这世间有很多的突如其来与无法预料,我们就是这么样无时无刻都处在变动之中。而在面对这些不可知、不可测、不确定的时候,《反脆弱》告诉我们,脆弱或坚强,在此时,大可都不必了,我们要成为反脆弱的。不是一击即垮,也不是冷硬无情。要柔软又温柔,活泼也有情,好好照料自己,让自己有余量,有空间,有能量。还有,要相信时间。当你愿意,且也能够的时候,无常带来的所有猝不及防,你都能够伸出手去,把它们变成来自无常的礼赠来,交换礼物其实,我们特别希望,这样的分享,能成为小小的引子,当你看到,也觉得有所启发的时候,能够自己亲自读过,真正化为养分欢迎大家与我们分享关于这本书的感受和领悟。在留言区留言,或分享到后台,都可以的。我们也将这次活动时间稍稍延长了,给大家预留足够的阅读时间。正在春天,所以把山林曦照的“四季随身香囊·春和”作为礼物。我们将从留言的小伙伴中,选出五位,送出这份礼物。▼四季随身香囊·春和活动时间年3月16日-年3月31日公布日期年4月上旬也可以看看这些都是带着爱做的(点击文字或图片就可以看到啦)一份清单

久别重逢,你好呀▽暄桐笔记

宋代生活方式博主苏先生的功课▽深情录之《金刚经》

他已经,不一样了▽看阳春有脚,从画里走过▽我们这个小世界的故事▽文章、视频等内容为Lstudio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合作

联系我们:Lstudio

VIP..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tishua.com/ftszp/126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菩提树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