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菩提树 > 菩提树修剪 > 正文 > 正文

卢青说画中国画没有意境又如何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7/18 12:26:53
一提起中国画,就开口闭口的‘意境’‘意境’。好像没‘意境’就不是中国画。不提‘意境’就真的谈不了中国画似的。有无‘意境’确实是衡量一幅中国画优劣的重要指标,但是它绝不是唯一标准。我烦感整天把‘意境’挂在嘴边,不分场合不考虑面对的人群。这样你虽然是出于对中国画的崇尚,但说玄了、用烂了,反而让人们远离它。齐白石先生画两只虾米,就是可爱的有生趣的,或者说笔墨技巧是独特高超的,人们喜爱、惊叹,这已经足够说明艺术水平了,非要整出个‘意境’来吗。人们因喜爱白石先生的画,在画中感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从而更加热爱生活这还不够吗!如果你面对的是年轻的学习艺术的青年们,当然要讲‘意境’的问题,它毕竟是中国传统绘画或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中重要理念。要让他们学传统、看懂文化,就绕不过这个问题。何况还要希望将来他们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呢。但我要说你教技法,教他用笔、用墨、构图规则,可你教不出‘意境’。那是不同的人学习、生活、感悟,而后由他内心生出来的。六祖慧能与神秀‘打擂台’,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六祖让别人念了这四句,他听完了,就说他也要写,当时他还不识字呢,就请人代写。‘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二人心性高下立判。神秀自愧不如。这边五祖传了衣钵给慧能让他赶快逃走了。其实您看二人加起来共八句,还好佛家管这叫‘偈语’,用的是诗的形式而已。真要用欣赏诗歌的心态看,反正选诗著书的人不会选这八句入书的。可千百年来人们却津津乐道,其实是超离了形式,而从中领悟二人佛性高下了。从作品领略的是‘意境’,而‘意境’源自作者内心的境界。这也就是老先生们为什强调‘为曾学艺先学做人’的道理。人品高了,也就是自身境界高了,那作品里自然能反映出来。这是好的。话说回来,人们要提升自身境界,可以和你学艺者一样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感受领悟,何必专等你创作出有‘意境’的画,在通过你的画去感悟呢。更多的人们,只是想在你的画中感受美,或者只是有趣。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tishua.com/ftsxj/128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菩提树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