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菩提树 > 菩提树修剪 > 正文 > 正文

千年前一首偈语,引发一段佛门公案虚云和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7/22 14:46:00
雷安萍医生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50514/w6vhowb.html
#佛学浅说#我们知道,汉传佛教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宗派;大约自唐末以来,主要以两宗最为兴盛,这就是禅宗和净土宗。直到今天也仍是如此。关于禅宗和净土宗,有这样一段公案:唐末五代宋初高僧永明延寿大师,本是禅宗出身,后融合诸宗,兼修净业,开创“禅净双修”,被后世弟子尊为净土宗第六祖,亦为法眼宗(禅宗五家之一)三祖。延寿大师有一首《四料简偈》,充分体现了其“禅净双修”的主张,偈文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这首《四料简偈》在后世引发了禅净二宗之争,可谓聚讼纷纭。永明延寿大师单从这四句偈语来看,延寿大师显然最推崇“有禅有净土”(第三句),即“禅净双修”,这样才能“现世为人师”,广弘教法以利他;“来世作佛祖”,圆满圣果以自利。而最反对“无禅无净土”(第四句),既不参禅,也不念佛,那将是万劫千生轮转三途六道,无所依怙,受苦无尽了。这两句几乎没有什么争议。争议较大的是前面两句——“有禅无净土”(第一句),单修禅宗而摒弃净土,难了生死,十有八九难成正果。“无禅有净土”(第二句),专修净土念佛法门,倒是有保障的,所谓“万修万人去”,但得见阿弥陀佛,何愁不开悟?究竟禅净二宗孰高孰下,参禅与念佛孰优孰劣?围绕《四料简偈》,后世禅宗与净土宗屡有争论,直至近世。“民国四大高僧”之一、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的印光大师,对《四料简偈》极为赞赏。在《净土决疑论》中,他曾说:“夫永明《料简》乃大藏之纲宗,修持之龟鉴……字字皆如天造地设,无一字不恰当,无一字能更移。”对于《四料简偈》中的“禅净有无”,印光大师开示说:“‘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也。‘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或求来生生富贵家,享五欲乐;或求生天,受天福乐。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印光大师对于“有禅无净土”句(第一句),印光大师释曰:“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一毫未断者,姑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而对于“无禅有净土”句(第二句),印光大师解道:“其人虽未明心见性,却复决志求生西方……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不同,然已高预圣流,永不退转。随其根性浅深,或渐或顿,证诸果位。既得证果,则开悟不待言矣。”不难看出,尽管印光大师对“禅、净”持平而论,但作为净土宗师,他还是更推重“净土法门”——“夫一切法门专仗自力,净土法门专仗佛力。一切法门,惑业净尽,方了生死;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即预圣流。永明大师恐世不知,故特料简,以示将来,可谓迷津宝筏,险道导师。”对于《四料简偈》引出的禅、净之争,同为“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禅宗泰斗虚云大师,也曾有过一番讲论。虚云大师指出,近世修净土之人,多数固执《四料简》;而对《四料简》,也多有误解。“终于对权实法门,不能融会贯通,视禅净之法,如水火冰炭。”在他看来,“念佛人心净佛土净,即见自性弥陀,这净土与禅是不二的”。昔日我佛于菩提树下,廓然大悟,成等正觉,“其时那里来的禅和净呢?以后说法四十九年,都未究竟,至拈花微笑,付法迦叶,亦未说出禅字”。虚云大师认为,永明延寿大师出身禅宗,是法眼宗第三祖。他之所以又弘扬净土,是因为“大悟之人,法法圆通,参禅是道,念佛是道,乃至如我们劳动掘地也是道。他为挽救末法根劣之人,故弘净土。”永明延寿禅师既出于禅宗,哪里会自抑己宗、说禅不好呢!其作《四料简偈》,是有针对性的——“宗下有浅深,显教密教有顿渐邪正,念佛也一样。禅之深浅,区别起来就多了,外道、凡夫、小乘、中乘、大乘,都各有各的禅。中国禅宗的禅,是上上乘禅,不同以上所举的禅。但末世行人参禅,确实有走错路的,无怪永明《四料简》中所责。”虚云大师虚云大师进一步开示:“禅是最上一乘法,犹如纯奶。卖奶的人,日日加了些水,以至全无奶性。学佛法的人,也如纯奶渗了水。永明看到,便对渗了水的禅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并不是说纯奶的禅‘蹉路’”。“参禅的方法,要看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其目的只求明心见性。后人参禅违此方法,得些清净境界,通身轻飘飘的,一下子就开静,自以为有功夫了。其实滞于阴境,却不知一念缘起无生,怎能向百尺竿头进步?永明因此说,‘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倒不如念佛老实可靠。”“如能法法皆通,则是最高尚的修行。”可见,虚云大师并不反对念佛,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平生没有劝过一个人不要念佛,只不满别人劝人不要参禅……希望一切行人,不要再于《四料简》中,偏执不通,对禅净二法妄分高下,就不辜负永明禅师了”。对于《四料简偈》及印光、虚云二位大师的开示,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发表高见!-完-相关阅读:印顺法师谈如何“念佛”?非常精辟!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tishua.com/ftsxj/128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菩提树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