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24567.html参观了普洱万亩茶园,嗅到了普洱茶香,品了普洱茶回味甘甜,听了哈尼姑娘讲解普洱茶的养生之道后,乘车1个半小时到达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邻近泰国和越南。西双版纳是我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每年一次的泼水节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看西双版纳的热带植物,还数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园。下午2点多到达这里。从车上下来,立时被一股湿热的空气包围着。不知怎的就想起了那年八月出差去深圳,也是这样的湿热。不知不觉全身开始发热,额头冒出了汗珠。摘下帽子,不停地扇着热风。脱了薄薄的防晒衣,只穿半袖T恤还是热热的感觉,呼出的气都是热热的。我说:“这也太热了,我宁肯冷点儿,也不喜欢热。”“这还不是一天里最热的时候,最热的时间应该在下午4点左右。”爱人笑着说。顶着热热的太阳,冒着湿热的空气,走进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植物园分东西两区。东区主要以热带雨林景区为主,西区是经过修整的花卉植物区。我们先进入的是热带雨林景区。不多时,便进到了茂密的林子里,温度瞬时降了下来,与外面相差7、8度的样子,体感很舒服,汗也消了。在这带着丝丝凉意的原始森林里行走,眼前尽是一棵棵高大挺拔苍劲的树木,还有低矮的阔叶林。有些树干需2个人环抱才能绕过来,这些树应该有几百年甚至更久的生长史。从弯弯曲曲的廊桥走过,看下面是深深的沟壑,长满低矮的丛林,厚厚的植被和落叶覆盖着地面,早已看不出这里的土地是什么颜色。原来只听歌中唱道“树缠藤,藤缠树”,却从未见过此情此景。走在这片林子里,才真切的看到树缠藤、藤缠树的相依相偎。蔓藤盘根错节,粗粗细细的从盘绕的树上向地面伸出的根须或长或短,有些干脆已扎在地里。视野所及看到的树木都会让人产生一种最原始的感觉——穿越时空,走在千年万年前的古老森林里。亚洲象、孔雀、长臂猿等都生活在这里。路上,看到很多猴子在高大的树上跳来窜去;有的安静的坐在地上若无其事的张望;有的在高处小亭子翘檐上坐着,望着游人;有的离游人近在咫尺,四目相对,倒是人先逃离了它的视线。它们不主动接近游人,也不攻击游人。它与人互不相扰,各走各的路,各看各的景。出了热带雨林来到了西区热带花卉园。这里有热带植物花卉、热带橡胶、热带水果及周总理纪念碑群文物区。乘坐观光车来到这里,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宽阔的草坪,碧草青青,鲜花盛开。这里有热带花卉多种。喜欢花草的北方人在这里绝过可以大饱眼福。大多数的花卉品种我们未曾见过,即使个别认得,也绝不是我们曾经见过的样子。如我在北方花市见得着的天堂鸟和三角梅,三角梅常见,尤其在春节的花市上,三角梅开得正好,人们买回家寓意日子红火,生活幸福美满。今日见这里的三角梅,却别有风韵:一棵树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朵,红、黄、白、粉,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一团团一簇簇,用花团锦簇形容最为贴切。还有那些叶如荷叶大的王莲,形如鞭炮的炮仗花,像蛋黄色的鸡蛋花等等,闻着花香,观赏着棕榈树、橡胶树、榕树、菩提树、无忧树、椰子树等等,让人留连在花海树木里不忍离去。这些树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椰子树。每每我们喜欢一样东西,往往都有出处,我喜欢椰子树缘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早晨海岛女战士们练兵的场景与照射在椰林里的阳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个镜头深深的留在了我的脑海中。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高大挺直的椰树。外出旅行,看风景的同时也长了知识。割橡胶我很早以前就知道,但如何割,什么时候割却不曾了解。到了这里才知道割橡胶大有学问在里面。早起三、四点钟割的橡胶叫乳胶,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如泡泡糖,还有生活中我们用的乳胶床垫。上午割的橡胶加工后只能做轮胎用,不可食用。云南的橡胶林具介绍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北京和上海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到此裁种的。至今,这里的人们仍然怀念和感谢当年的北京和上海知青。因为他们的付出,才让这里的人们拥有了万亩橡胶林,拥有了无尽的财富。北方人对南方的热带水果并不陌生,也都吃过,可有多少人见过这些水果是怎么长的,它们的叶子是什么样。我早年出差在南方只见过香蕉种植,其它的不曾看见。在热带植物园,我看到了芒果、菠萝蜜、火龙果等水果树,尤其是菠萝蜜树,近20米高,果子总是三四个聚在一起长。看着黄绿色沉甸甸的果子缀在半空中,大大小小,甚是喜欢,不吃也过了眼瘾。“菠萝蜜采用芽接繁殖,芽接越多,结的果子也就越多。”导游介绍说。不仅看果树还要吃水果。菠萝蜜是我的最爱。那日,爱人特意到市场给我买了菠萝蜜。吃在嘴里,甜甜脆脆,口感与在北方吃的菠萝蜜绝不是一个等级的。看完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乘车半小时到距景洪市近30公里的勐养镇曼景坎村,这是一个傣族少数民族村寨,也是现代文明中保存不多的母系制村落。为了帮扶,政府特意为村子开通了旅游线,推广这里的银制产品和地方特产。一进村寨,就看到挂有党员文化活动室牌子的房子和养植示范户的池塘。走在水泥路面的村子里,看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那几栋老房,有一种历史苍桑感。想到这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房子,是建筑遗迹,但却无法改善和满足现代人的生活。如果寨子里的人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贫困是自然的。村里的房子极具少数民数特色。砖木结构,木梁木柱木地板,吊脚楼建筑风格。傣族民居,面积都很大,楼上楼下足有三四百平米。楼下放农用工具、私家车等。楼上才是卧室、客厅和厨房。屋子里家具多以木和竹质为主。这里的人家院落虽不是很大,但很整洁。家家户户院落里种着芒果树。正值三月,芒果还是小小的个头,4、5厘米大小的样子,青青的挂在枝头。这里的人家种芒果就如北方农家小院种枣树、梨树和桃树一样普遍。为我们做讲解的是傣族姑娘小玉腊。玉腊长的漂亮,眼睛很迷人,杨柳细腰,身着傣族土布裹裙,腰系银带,发髻上插了一把银梳子,说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我们去了她的家,围坐在她的身边,听她讲寨子里的故事,讲傣族的风俗习惯,讲银器的鉴别和使用方法。她说:“寨子里学历最高的是初中毕业。男孩子长到7岁就要出家送到寺庙接受教育,学寺庙文化,学做人学手艺。做了8、9年和尚之后就可以还俗了。男孩子到了结婚的年纪,按我们的习俗是要到女方家去的,男方家要陪送嫁妆,当年我哥哥结婚我们家陪送了棵橡胶树。所以,在我们这里管男孩叫赔钱货。如果谁家生了两三个女孩子,那就赚了。我是经过考试才当上的村导游,向游客介绍傣族文化,有了这一工作经历,将来可以竞选村妇女主任。如果能当上妇女主任,对我们家族来说是很荣耀的。”玉腊说的我理解。其实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镇,对女人来说,当上妇女主任都是很光荣的。这意味着她要为更多的人服务,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在改善村寨生产生活条件奔小康的道路上,她要带领妇女撑起一片天。是啊,姑娘心中有梦想,就有了奋斗的力量。有了人生的目标,相信寨子里的人们生活会越来越好。离开的时候,玉腊一直送我们到寨子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南与北、东与西,不同地域,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文化传承,决定了百姓从吃到穿,从习俗到信仰都不一样。就如云南的少数民族,他们信奉大乘或小乘佛教。做为旅游者,不论到哪里,都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爱人在藏族旅游区喝酥油茶和青稞酒,特意问人家要不要先敬天敬地敬先人。人家回说不用,他才开始饮用。后来我问他:“你喝酒之前怎么想起来问他们敬天敬地的事儿。”“我到过青海藏区,知道藏民的风俗习惯。”爱人回我,还用手势为我示范了一下,那姿势与我在电视中看到的一样,很标准。离开了风光旖旎的西双版纳,回昆明的路上,我吃着在曼景坎村买的芒果,思绪沉浸在热带雨林的原始风景中,还有勐养镇曼景坎村以小玉腊为代表的那些为了美好生活而勤奋努力纯朴善良的人们,心中默默的祝福他们: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小玉腊如愿以偿实现当妇女主任的梦想,带着村里人一同致富奔小康。更多精彩:大理——五朵金花的故乡——七彩云南之旅之三
石林——阿诗玛的故乡——七彩云南之旅之二
大山深处人家——七彩云南之旅之一
赶点儿
正月十五赏花灯
正月初七话习俗
漫步伊通河
大年初一这一天
喜欢独处
收藏中的记忆
年三十的这一天
打开视频过大年
故乡的老房
儿时的年味
灯笼
我的博客我的家
我的乡村我的梦
在北台钢铁总厂工作的日子
爸爸的铝饭盒
年感怀
游净月潭公园
妈妈的缝纫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我的姥姥
我的母亲
父爱如山
长春圈楼文化节开幕
本刊宗旨:传播集邮知识,弘扬集邮文化,结交集邮朋友,发展集邮情谊。
本刊兼容其他、百花齐放、图文并茂,原创正能量。欢迎投稿和留言,谢谢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utishua.com/ftsxj/7425.html